《遇见大家》| 一刀一刻诠释新时代“大家精神”——访中国工艺美术大师 吴尧辉

时间:2019-07-23 13:42:22 来源 : 中国网温州 作者 : 朱建波

编者按:

温州是一座具有5000多年渔耕文明史、2200年城市发展史的悠悠古城,享有“百工之乡”美誉,工匠精神源远流长。瓯绣、发绣、石雕、黄杨木雕、彩石镶嵌等传统工艺,无不承载着这座城市浓郁的地域色彩和厚重的文化底蕴。目前,温州已拥有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11人,省级工艺美术大师74人。为充分展示大师们的风采,中国网·新温州特推出《遇见大家》专栏,旨在弘扬温州优秀的非遗文化和“工匠精神”,全面展示“百工之乡”非物质文化保护和发展成果。

【人物名片】

吴尧辉,浙江乐清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高级工艺美术师、中国木雕艺术大师、中国传统工艺大师、中国木雕博物馆国家级木雕艺术研究员,浙江省“万人计划”传统工艺领军人才、温州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温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乐清黄杨木雕”代表性传承人。

他创作了200多件黄杨木雕作品,在全国工艺美术展览、比赛、博览会等大型展会评选中,屡获特等奖、金奖,同时两次获得中国工艺美术最高奖“山花奖”。 

最新一期《求是》杂志发表了《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能没有灵魂》,文章指出“大家,不是说有大派头,而是说要有大作品”。而作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吴尧辉一直用实际行动践行着新时代的“大家精神”。

做艺术不能急功近利

这段时间,对于吴尧辉来说,真是喜事连连。7月12日,他的代表作品《馄饨担》作为48个浙江省非遗展品之一,入选新中国成立70周年浙江省发展成就展示作品,在国务院新闻办发布厅门厅展出。8月2日,第二届“中国好手艺展”将登陆中国美术馆,他的作品《春满天》作为百件精心征集的作品之一,将在此次展会亮相。而他的另一件作品《舞者》也入选国家博物馆主办的“国博工艺美术作品邀请展”,并于8月中旬在国家博物馆展出。

吴尧辉作品《馄饨担》

吴尧辉作品《春满天》

吴尧辉作品《舞者》

见过吴尧辉的人都想不到,这位有着远超常人的精巧工艺的国大师,却完全没有大师的“派头”,更像一个爱笑的、讲话温和的朋友。其实,吴尧辉一直都是那个“做艺术,切记不能急功近利”的手艺人,自从学手艺起,他就爱上了雕塑艺术,立志自己做出令人惊艳的艺术精品。多年的艺术创作生涯中,他早已习惯与作品日夜陪伴的清冷时光。对他而言,艺术是超越了名利的追求。

吴尧辉大师还是鸿鑫雕塑的艺术总监,他带领的鸿鑫雕塑也是如此,始终把艺术追求放在第一位,贯彻新时代的“大家精神”:面对市场经济大潮从容不迫,秉承质量大于数量的要求,拒绝为了眼前一时的利益而降低品味、格调,去生产低俗庸俗媚俗产品的行为。也正因如此,鸿鑫雕塑在业内一直拥有着良好的信誉和口碑,从而收获了忠实的客户和喜人的成绩。如2015年、2016年连续两年获得中国20强雕塑企业,以及2015—2016年度浙江省文化出口重点企业和中国海关授予的“A类管理企业”等荣誉。

用木雕诉说生活点滴

对于木雕的热爱,吴尧辉说似乎可以从儿时说起。1964年出生于浙江乐清的他,幼时就酷爱绘画、书法,对工艺美术也充满兴趣。读初中时家里没有雕刻刀,吴尧辉将钢锯板折断磨成刀片,“慢慢雕刻,自己不断地摸索。”19岁起,他跟随亚太手工艺大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虞金顺学习黄杨木雕艺术,期间还深得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叶润周的栽培。作为乐清黄杨木雕的第七代传人,吴尧辉不懈地追求极致,才在艺术上臻至游刃有余的境界,并将古典主义与写实主义之美演绎地淋漓尽致,令人拍案叫绝,他所创作的人物作品,无一不散发着一种生命的朝气及体态上的壮美。

吴尧辉喜欢雕木刻石,因此他给自己取艺名为“木石”。在从事黄杨木雕的近40个年头里,他潜心学习探索、研究技法,创作出数百件作品,坚持走自己的路,坚守着自己的梦想,在刀笔艺路上不懈探求、拓展思路。作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吴尧辉的作品造型严谨、线条简练,在突出传统技艺的同时又具当代雕塑的韵味。他塑造的女性形象尤其出色,形态各异,婀娜多姿。

吴尧辉认为创作和生活息息相关,反映出浓厚的时代气息。他一直在寻找生活中的点滴,以木雕形式呈现出的老底子的味道——《城市老记忆》系列耐人寻味。“量身裁衣”“甜蜜童心”“一炮走红”“走街串巷”……从这些场景式的生活状态中,观者可以一目了然看出人们的生活,勾起他们的回忆。

吴尧辉作品《量身裁衣》

吴尧辉作品《一炮走红》

吴尧辉作品《走街串巷》

艺术最终表现文化内涵

“每做一件作品都要有所创新,力求不重复,一定要做精致。”吴尧辉说。“做人物难,多做就会做出成果来。”吴尧辉偏爱人物雕刻,他东西合璧,把铜雕的人体结构等知识运用到传统木雕中,将东方传统文化的意境和西方古典艺术的写实融汇贯通,其作品烙上了深深的个人印记。渐渐地还形成了匠心独具的乐清黄杨木组雕系列,如帝王系列、大唐盛世系列、城市老记忆系列、国韵系列等。

“没有一件是满意的。”吴尧辉谦虚地说。正是吴尧辉对自己的作品精益求精的精神,使得他的创作不断有新突破,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雕刻艺术风格:线条简练、古拙雄健、手法夸张、极具神韵的艺术特点。

创作之余,吴尧辉十分注重理论研究与对外交流。多次受原文化部邀请,出访日本、法国、土耳其、尼泊尔等国家,进行木雕艺术创作表演。近40年来,吴尧辉带了100多位徒弟,他常教导他们要在生活过程中不断学习,深入领悟、用心思考。“艺术最终表现的不是刀法、技法这么简单,而是文化内涵。”吴尧辉感慨地说,“对于我们来说,没有创新,木雕就会失去生命力。创新很难,一句话根本说不明白,艺术的创新不仅仅是学习雕刻的技巧,还要学习很多其他技能,像是绘画,塑型这样的手上功夫。当今工艺美术最最缺乏的还是文化内涵。”

在吴尧辉的生活中,学习是摆在第一位的。他认为作品的神韵体现在精神文化内涵上,而不仅仅是在技巧上,因此不断学习是很重要的。

他的很多创作灵感源于学习,他喜欢博览群书,各种资料、美术作品和摄影作品有时候往往会给他艺术启发。因此,他很喜欢买书,去日本、欧洲等地,他往往一买就是一大堆书,一买就是两三万元,打包回来慢慢看。

每件作品都要有故事

“每件作品都要有故事。”吴尧辉说,“我希望自己每一次创作都有新的突破,但这很难,有时需要很长时间的酝酿。”像“大唐盛世系列”,他花了五年多的时间创作而成,作品包括《踏春》、《蹴鞠》、《爬杆》、《马球》、《市井》、《茗战》、《歌舞升平》等。其间的每一个人物似乎从阎立本的画卷中穿越而来,曾经精彩的笔墨线条在此处被雕刻地生动、鲜活。

吴尧辉作品《蹴鞠》

吴尧辉作品《茗战》

奶奶将包好的粽子挂在高处,小孙子爬上椅子使劲伸张着身子似乎想去帮忙,也似乎想偷拿一个;兑糖客拿起小锤子准备敲下一块麦芽糖,小女孩凑近了迫不及待地伸出手去抢以解馋……这些熟悉的生活场景都被吴尧辉融进了木雕艺术里,唤起了很多人的童年记忆。

吴尧辉作品《爬竿》

凭着他对黄杨木雕艺术的悟性与执着,吴尧辉渐渐成长为一位出色的雕刻大师。除了2013年和2015年,连续两届获得中国民间文艺最高奖“山花奖”外,2018年,吴尧辉还获得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荣誉。而这次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评奖,他的“大唐盛事系列”在现场摆起来有20多米长,加上“城事老记忆系列”和精品《春满天》,这三件套展示出的精湛技艺,一下子征服了评委,让他实至名归。

艺术也许就是场无止境的回归与再出发,吴尧辉说,“国大师”对自己来说,不是高点,而是又一个起点。不会因为拿到国内最权威荣誉而止步不前,而要将以往“归零”重新开始,不断突破现有的风格,去寻找和尝试更多可能性,让自己时刻保持学习和创作的动力和热情。

以“艺”为魂续写艺术新篇

黄杨木雕从开始到制作完成,要历经十几道工序:设计、泥塑、打坯、修光、打砂、修细、上漆、包装等,每一步都不得马虎。“构图造型很重要,根据不同的木头来雕刻,最初的构思先把大形设计好才去雕刻。”每每谈起木雕,吴尧辉眼里总是放光,“型和神韵都是靠自己一点点摸索出来的。每件作品都有自己的故事,有自己的体验是最好不过的。”在妻子眼里,吴尧辉对于木雕的感情不仅仅是热爱,更是一种痴迷:白天处理公司事务,晚上常常创作到夜深,“夜里安静,更专注于创作。”

“木雕是一件小型的雕塑,它以线塑形。从单件人物作品来说,无论是大形还是神态,都要从四个角度来定型,这和浮雕是有区别的。”吴尧辉说,为了使他对人体的把握与刻画越来越精准到位,吴尧辉着实下了一番功夫。近几年来,他勤于健身,在锻炼身体的同时广交朋友,相互学习研究肌肉的走向与变化,并将其结合运用在雕塑创作之中。2018年7月,由浙江省博物馆主办的“木里乾坤”——吴尧辉木雕艺术精品展在浙江省博物馆武林馆区开幕。展出吴尧辉精品代表作品六十余件,为观众呈现一个栩栩如生的黄杨木雕世界。“随着时间的久远,黄杨木雕的特点也越发显现:在雕刻最初木头是浅黄色的,逐渐深入之后颜色越发偏红,越来越古朴,甚至会有意想不到的黑点出现。”吴尧辉不用有颜色的漆去掩盖,而是保留黄杨木的原始自然状态。

吴尧辉说,中国木雕艺术,源远流长,乐清黄杨木雕更是中华传统木雕艺术中的一朵奇葩,时至今日,更是历久弥新,愈加散发迷人魅力。而在当前全社会聚力共筑“文化强国”的新时代背景下,他将继续担当起“乐清黄杨木雕传承人”这一关键角色,以“艺”为魂,不遗余力,续写黄杨木雕艺术的崭新篇章。(朱建波)

相关阅读

·遇见大家系列报道一:《让民间艺术走向世界——访中国刺绣艺术大师孟永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