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加强非遗在助力乡村振兴、助推共同富裕的重要作用,温州市积极鼓励各县(市、区)创建非遗工坊,促进传统工艺高质量发展和群众高水平就业增收。近日,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正式发文公布了第一批省级传统工艺工作站、省级非遗工坊名单,其中,温州市共入选第一批省级传统工艺工作站名单1个,入选第一批省级非遗工坊名单11个。
下面让我们走进这12家省级传统工艺工作站和省级非遗工坊:
一、“瓯越百工”省级传统工艺工作站
“瓯越百工”省级传统工艺工作站积极探索温州传统工艺与艺术设计相融合的文化传承和教育模式,建立温州漆器研究所、温州瓯窑研究所、瓯剧艺术研究与推广中心、彩石镶嵌实验室、工艺美术陈列室等多个非遗教学实验室,设计艺术实训中心被评为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并成立温州漆器、瓯窑、传统手工艺工作坊6个,开设非遗相关课程6门。其植根温州区域经济与文化,积极探索不断发挥高校研发、设计、培训等优势,结合工坊传承人的生产力量及销售渠道,提高产品销售额,培养传承群体,为打响温州“百工之乡”品牌助力。
二、“藤桥熏鸡”省级非遗工坊
“藤桥熏鸡”省级非遗工坊将藤桥熏鸡的制作流程与研学活动相结合,集参观、体验、销售、研发于一体,做为温州当地的传统型加工企业,培育农村养殖户202户,吸收当地就业103人,带动当地农民致富创收800万元。藤桥熏鸡的产业曾多次受到国家、省、市级肯定,2021年被评为国家级农业强镇,荣获浙江省金牌老字号,省知名商号,省著名商标等各项荣誉。
三、“瓯塑”省级非遗工坊
“瓯塑”省级非遗工坊以打造非遗(瓯字号)品牌为目标,推动符合市场需求的商务文创品开发,设有艺术展示馆、大师工作室、培训室、直播间等,现有传承人、手工艺者18人,2021年在温州市区建成2个非遗主题民宿,分别为爱玲中山雅舍、南塘悦舍,将非遗民宿与非遗产品展卖、非遗体验相结合。2021年,公司年产值大型瓯塑壁画、瓯塑文创产品1200万,瓯窑、瓯绣等非遗文创650万,两家非遗民宿创利800万。
四、“温州百工”省级非遗工坊
“温州百工”省级非遗工坊以温州市工艺美术大师楼为场所,配有培训、商场、展示及生产面积3040平方米,其中专属传承人工作室15个、国家级2个、省市级13个。现有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2名、省级12名。中国工艺美术大师8名,省级20名,市级39名,高级25名。不仅组织非遗传承人为G20峰会提供了23件非遗精品,指导非遗“瓯礼”产品开发,还通过院校合作、举办工艺美术非遗培训班、非遗技能大赛等培养青年一代传承人。
五、“贝雕”省级非遗工坊
“贝雕”省级非遗工坊一方面通过整合资源与各大高校和博物馆对接,建立参与国家级非遗联盟(国家非遗联盟、漆树产业、漆器联盟、非国有博物馆联盟),拓宽传承保护路径;另一方面每年投入10-20万左右用于产品新款的研发,申请获得半屏山、东海贝雕等三个商标,拥有200多项外观专利和10余项知识产权。目前,工坊年产值达1000万元以上,解决就业100余人,年接待游客10余万人次,带动周边产业5000多万元;开发贝雕(螺钿)衍生产品300余件。
六、“乐清铁皮枫斗”省级非遗工坊
“乐清铁皮枫斗”省级非遗工坊以“订单农业”的形式,不仅加强了对非遗加工技艺的传承传播,年加工枫斗近10吨,而且年创造超万个就业岗位,带动了3000多农户从事铁皮石斛的种植、生产和加工,户均增收1.5万元,解决了山区妇女就业问题,还带动了配套产业近8000万元的产出。作为浙江省中医药养生文化旅游基地,在全国举办了近200场“健康中国万里行”活动;每年参加约30场次的农博会、森博会等,年接待参观人员达30000多人次。
七、“蓝夹缬”省级非遗工坊
“蓝夹缬”省级非遗工坊一方面通过整合资源报团取暖,推进校企合作传承创新,建立区域非遗联盟;另一方面通过多点多元多融合,以馆带坊、以社助坊、以展为介,助力村民居家就业,切实带动就业增收。目前工坊共带动100余人实现家门口就业,人均收入超5万元;开发夹缬衍生产品115件,销售区域辐射20余个省市,集蓝夹缬展览展销、体验、生产、培训、靛青染料炼制等一体化功能。
八、“夹纻漆器”省级非遗工坊
“夹纻漆器”省级非遗工坊主要生产夹纻胎、木胎漆器,注重旅游商品与漆艺文创开发,增设机场、动车站等旅游设施景区销售区,开设淘宝、抖音新媒体直销,实现线上线下多渠道营销,并鼓励留守妇女参加“瓯漆工坊”培训课堂,带动了留守妇女就业。工坊内的温州夹苎漆器博物馆是温州市最早获得省政府批文兴建的民办博物馆,是集旅游观光、艺术交流、非遗传承展示为一体的活态展示馆,占地面积3333.9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500平方米。
九、“瓯窑”省级非遗工坊
“瓯窑”省级非遗工坊将研学、旅游、购物融为一体,整合至少20家大型旅游公司,推进非遗研游购体验式消费新模式,以数字化体验式、点单式消费加网红直播,上线非遗产品,非遗产品销售5000多单,半年来数据10倍增长。自成立以来,累计营业额6000万元,举办培训330余场次,培训6000余人次,开展体验约1500场次,体验人数累计约50000人次,吸纳就业人数150人,人均年收入6万元。
十、“平阳黄汤”省级非遗工坊
“平阳黄汤”省级非遗工坊以建立合作联营体系的方式,与当地480多户茶农签订合作协议,实现茶农就业增收,仅2021年,全县平阳黄汤从业人员7000多人,人均增收1.6万元,产值3.5亿元。同时,在周边发展出茶香特色饮食产品、茶文化民宿、旅游线路等一系列文化产业,让黄汤茶成为当地的一大经济支柱,新联村村民人均收入从2017年的1.62万元增加到2021年2.85万元,其中平阳黄汤茶收入1.8万元,占村民人均纯收入的70%。
十一、“温州手工制陶”省级非遗工坊
“温州手工制陶”省级非遗工坊采助推驻地城中村向全国文明村的华丽转身,形成了“古村+非遗+文旅”的建设模式,开创了非遗文创街区,发展了月光经济,创建了国家3A级景区,入选市乡村振兴十大模式案例。工坊投资轻、资源占用少、能量大,带动直接就业120人,产品远销德国、俄罗斯等15个国家和地区,年产值达2000万元,年利润200万元。
十二、“泰顺三杯香茶”省级非遗工坊
“泰顺三杯香茶”省级非遗工坊自有1200亩出口茶叶种植基地,建有名优茶和大宗茶加工厂区,年加工茶叶350吨,年销售额为2200多万。工坊通过“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把公司、农民专业合作社、产地基地和农民紧密联结起来,形成统一目标的利益联结体,带动辐射农户516户,直接促进农民户均增收3170元,充分发挥了示范带动作用。(中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