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幢幢乡村别墅,一条条乡间美路,展现了一家家“明星”渔村民宿。今天让我们一起穿村过巷,走进温州市洞头区东屏街道东岙顶村,了解当地的藤壶文化和共富故事。也看看渔家人的民宿“明星村”,是怎么打造出来的。
东岙顶村,位于洞头东南端,东临大海,南依大山,西近东岙村,东北和垅头村接壤,北与惠民村毗邻。沿环岛公路前行,在东港社区对面的岔路边有一石碑,刻着“东岙顶”,由此进去,便到东岙顶渔村了。李宇轩说:“在东岙顶村的藤壶古巷,在这里生活着很多以采摘藤壶为生的渔民们,今天就跟随我们,一起去了解藤壶故事,感受藤壶文化,了解东岙顶村。”
走进村子,一幢幢新建的乡村别墅格外引人注目,彰显出欣欣向荣的气息。而那些石头建的老民居,则述说着村庄悠久的历史,走村串巷间,恍如穿越古今,别有一番韵味。洞头区东屏街道东岙顶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陈昆炬介绍了藤壶古巷的由来:“因为,我们从100多年前到现在,差不多有五代人都是采摘藤壶的,到目前为止,我们还有些传承人还在继续采摘藤壶。这条巷有五六户人家都是采摘藤壶为生的,基本上集中在这个位置。打比方,明天要不要出去,有没有风,还有到哪个地方才能采摘到藤壶,他们都会在这里一起商量的。”
据了解,采摘藤壶就像是在海里淘金一样的。他们在海里采摘藤壶的过程中,首先要准备一些装备,比如说救生衣、防水草鞋、背篓等。因此,在洞头民间有这么一句话,买菜价格可以讨价还价,唯一的买藤壶就不能讨价还价,说明采摘藤壶风险性比较大的。
藤壶,属甲壳纲类,附着生活在海滨礁岩,靠摄食浮游生物为生。别看它个头小,却是盔甲齐全、搏击风浪的“高手”。它的体外有6片大的壳板护住外围,内壳口又有4片小的壳板组成盖子,像戴着一顶藤帽,里外两层防卫,紧紧保护肉身。任凭海浪冲击,它却丝毫无损,反倒是随着海浪而来的浮游生物,成了它的美味佳肴。
祖祖辈辈以来,为了求生存,一代代东岙顶人凭着自己的勇敢、坚强的打藤壶闯业精神,养育了子孙后代,也把这种坚毅传承给了自己的后代。如今,无论是出海打藤壶,还是与旅游相融合的藤壶文化,都在为东岙顶村的村集体经济注入“源头活水”,勤劳勇敢的东岙顶人深入挖掘“讨小海”文化,奋力在共富路上,开拓创新,破浪前行。
在东岙顶村,一幢幢百年老屋错落分布着,它们都拥有“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信息点”的金字招牌。村子里铺了不少古朴的石板路,两侧围墙或铺以鹅卵石图案,或悬挂酒坛、竹筒等创意物件。走进深巷,闻着花香步入村民的庭院时,便会被各色花草包围,置身其中神清气爽,美丽庭院的建设在东岙顶尽情释放。不经意间,李宇轩走进了村民洪继福的家,当看着满园的花草,不由自主地感到惊叹。村民洪继福说:“这就是我们所说的郁金香,我买的种球自己育出来的。看它长势特别好,有紫的,还有黄的,当时买这个品种,我特意嫁接种成这样的,带一点红色的,边上种上紫色的。平时打理这么多的植物,我主要是看天气。天气好,就是要修修剪剪,平常也要注意施肥。”
洪继福今年48岁,年轻时一直在兰州做灯饰电工电料生意。2018年,听说村里家家户户开起了民宿,两夫妻也决定回乡创业,将自己的住宅改造成民宿经营,每年都有着10万元左右的稳定收入。
近年来,东岙顶通过花园村庄建设提升了民宿一条街,连接了环村公路到海滨路(大沙岙景点)公路,从而缓解了车辆拥堵现象。通过新建,完成临海悬崖栈道等景点提升,连接藤壶古巷、东岙沙滩、米字巷等,形成了以海岸风光、渔家风情、休闲度假为特色的滨海旅游产业带。
而这一幕幕的改变,带动的是民宿产业的悄然兴起,村民们纷纷投入到民宿发展大潮中,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迸发出最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村民洪立豪,也是其中一个。他推介了他家的明星民宿“幸福小院”:“因为我们的民宿在仙叠岩景区附近,然后也保留了虎皮房的特色,再结合现代风格,比较受年轻人的欢迎,然后我也是我们村第一批做民宿的。装修花了两个月时间,后来,陆陆续续也改动了一下。这样也更符合游客的喜好。”
截至2022年底,东岙顶村有旅游商品店68家,渔家乐16家,民宿58家815张床位。当下的东岙顶已成为海岛洞头家喻户晓的旅游村,古朴的石头房、悠扬的小道是当地的建筑标志,区域内有百年历史的陈银珍文保故居、洪宅古建筑等故居。在开发韵味古巷的同时,该村还启动了旅游综合体项目开发建设,逐步打造形成“悠游东岙顶”的渔村旅游品牌。洞头区东屏街道东岙顶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陈昆炬说:“接下来,我们会加速大山自然村的开发,包括助推整体大沙岙景区的资源提升,带动渔村美丽经济大发展。”(供稿单位:洞头区融媒体中心 通讯员:庄海文 苏友凡 郭婷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