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记丨一个通往过去的路口

时间:2023-05-11 16:01:46 来源 : 中国网温州 作者 : 林心怡

瓯江文艺供图

清晨的雨像是渴睡人的眼,迷蒙而懵懂着。匆忙赶上了即将驶去的大巴,第一天的文化考察也就此开始。

耐心而健谈的导游站在车头处,以一种与“早起的大学生”截然不同的精神状态滔滔不绝地讲解着。但所有的话语及激情,进了昏昏欲睡的人的耳里,好像只剩下了“麦饼”和“棉花”。到最后也记不清究竟说了什么,或许人类的悲欢的确是不相通的。

经过大致一小时的车程,被远离在身后的是熟悉的大学城。彼时所见,云白山青,雾绕雨帘。天灰蒙着,雨愈下愈大,扰人心烦,也扰了那种“远离世间纷纷扰扰,醉心山水间”的传统文人心理。我只觉得路蜿蜒曲折,漫着积水的裤脚也很让人烦恼。

眼前是两条路,好像是有个名字的,总之我选择了看起来比较好走的那一条。但即使是这一条路,在雨天里向前也显得很艰难。

瓯江文艺供图

湍急的水流喧嚣着奔向更低处,沉默的石桥在它的映衬下也帮着欺骗行路人的双眸,产生了“桥好像在左右摇摆”的错觉。其实在生活里也往往这样。在某处停留太久,就会被其周围不相干的事物所干扰,让“莫须有”成为了阻碍前行的困扰。所以,只管向前走就好了。

云有云的思考,山有山的熟虑。虽然无心云与山,但在看见雨中的瀑布的那一刻,方能明了此行的意义。自然以其无私馈赠游人。这儿的瀑布,虽不足以有“飞流直下三千尺”的惊叹,也没有“悬空千丈素流分”的壮阔,却足以在这样的天气里,这样四下重复的风景里,给予心灵一丝慰藉。一溪一涧难留将行的流,飞流在沟壑中穿行,击溅着青石。这样的景象,或许也并不需要过多的言语。沉默,在此时便是最好的回应。

瓯江文艺供图

离开了瀑布,我们便原路返回,并试着走过曾经忽略的路。于是我们便到了历史展览馆。这里各个房间展览的主题并不相同,却只有一个核心——以永嘉学派为指导思想的温州文化。

时间以其独有的秩序为每一段过去命名,也就有了所谓的历史。而在历史的浮沉里,每个人看似在既定的宿命中前行着,却以一种不可估量的主观能动性的力量打破命运贴上的重重标签。温州人便是如此。他们凭一股敢为人先、敢想敢做的创业精神,在各地留下自己的足迹,发扬了自己的商道文化,也创造了以商业拉动经济的城市之力。只是在心气日益浮躁的今日,这种精神好像也慢慢黯淡在了历史的微光里。拾起还是放下,这是我们这一代人需要回答的命题。

瓯江文艺供图

兜兜转转,又回到了大巴上。下一个目的地是距离永嘉书院十几分钟车程的丽水街。进入景点门口,相较永嘉书院的自然之气,这里更多让我感到的是人文之美。

溪流,木舟,青瓦,白墙。这些意象构成的本就是江南溪畔的风景线。在烟雨朦胧的江南里,行过由鹅卵石铺成的小道。一排排的商铺,却充斥着古朴气息,像是一场商业化与古风的碰撞造就的产物。头顶是披盖的屋檐,隔着间距挂着一只只写着“丽水街欢迎你”的红灯笼;商铺的对面是木制的长椅,它供以游人歇脚的处所;身后是成簇的花,为诗意的江南景添了几分亮色。红,绿,本是针锋相对的两种颜色,却在这里组合得和谐融洽,显得相得益彰。友好能够产生美丽,倘若一方非要争个胜负,大概只能落个两败俱伤的下场。在江南里,这是能被原谅的。

瓯江文艺供图
瓯江文艺供图

简略地游遍这条古街,便打算从细处入手——探访古街上的商铺。

咖啡馆的装潢如这条街一样,文艺而富有古韵。花瓶里的几朵雏菊,桌上的《雪莱抒情诗选》,还有两个的年轻人缓缓弹奏着吉他,音符在弥漫咖啡因的空气里漂浮着。店里到处都是摆满书的书架,我想店主一定是一位热爱生活的人。将生活过成诗,本身就是一件浪漫的事。而愿意开一家店,且是在这样的一条古街上,去分享生活的浪漫,则又是何等毫无保留的真诚。对生活,需要充满耐心,需要有能够等待的从容。

然后便是路过一家售卖麦饼的店,但是因为对这类食物没有多大兴致,所以也只是路过而已。在路上遇见了一位上了年纪的画家。蘸满颜料的色盘,鲜艳的色彩和他板着的面庞有些不搭,而这样的生活态度又是那样吸引人而令人钦佩。静下来的人在长椅上捧着手机,行走着的人在喧哗或是抱怨,形形色色的人,没有止境的雨声,这浮华着的一切,却好像都在他的画纸上归为了平淡。

瓯江文艺供图

我们的生活需要艺术。我们的生活也需要有能够慢下来的姿态。

很喜欢这家店铺墙上的标语:

“这是一个通往过去的路口。

今天,与过去重修旧好。”

拥有与过去和解的决心,本就是一种勇气。

把自己交给自己,让过去留在过去。

瓯江文艺供图

作者简介:林心怡,温州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出版万字散文集,通讯稿在“看温州”“温州新闻网”上发表,并在校公众号上发表采访。(林心怡)